心绞痛的胸痛并非尖锐刺痛,而是一种压迫性、压榨性的闷痛感,常被为“胸口压大石”或“喘不过气”。
胸闷是心绞痛的另一标志性症状,表现为持续的压迫感或窒息感,尤其在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时加重。
心绞痛发作时,患者常伴随呼吸困难,尤其在爬楼梯、快走等轻度活动后明显。
心绞痛需与其他胸痛(如胃食管反流、肌肉拉伤)区分,以下要点助您快速判断:
1. 疼痛性质:心绞痛多为压榨感、闷胀感,而非针刺样或刀割样痛。
2. 持续时间:通常持续3-5分钟,极少超过15分钟。超过半小时需警惕心肌梗死。
3. 诱发因素:体力活动、情绪激动、寒冷或饱餐后易发,休息后缓解。
4. 缓解方式:舌下含服硝酸甘油5分钟内有效,无效时可能为其他疾病。
5. 伴随症状:出汗、恶心、濒死感等全身症状常见,单纯局部压痛多非心绞痛。
6. 高危人群:高血压、糖尿病、吸烟者及中老年男性更需警惕。
1. 立即停止活动:坐下或半卧位休息,减少心脏负担。
2. 含服急救药物:硝酸甘油1片舌下含服,5分钟无效可重复1次,最多3次。
3. 保持冷静:情绪激动会加重心肌耗氧,深呼吸有助于缓解。
4. 及时就医:若疼痛持续超过15分钟,立即拨打急救电话,避免自行驾车。
1. 控制基础疾病:定期监测血压、血糖、血脂,遵医嘱用药。
2. 调整生活方式:低盐低脂饮食、限酒、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。
3. 避免诱因:冬季注意保暖,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剧烈波动。
4. 随身携带急救药:硝酸甘油需避光保存,定期检查有效期。
约30%患者表现为“异位心绞痛”,易被误诊:
警示:若上述症状在活动后出现且休息缓解,需及时排查心脏问题。
出现以下情况需立即就诊:
心绞痛是心脏健康的“红色警报”,正确识别症状并采取科学应对措施,能显著降低心肌梗死风险。高危人群应定期体检,普通人群也需提高警惕,避免因误判延误治疗。记住:时间就是心肌,时间就是生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