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新时代社会治理与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,党组作为党在非党组织中的核心领导机构,既是政治引领的“定盘星”,也是治理实践的“推进器”。如何实现两者的有机统一,成为提升治理效能的关键命题。
党组作为党在机关、企事业单位中的领导核心,其首要任务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组织内部的有效贯彻。根据《中国党组工作条例》,党组需履行“把方向、管大局、保落实”的职责,具体表现为三大功能:
1. 政治引领功能:通过强化理论武装与意识形态建设,确保组织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。例如,来安县审计局党组通过制定学习方案、组织专题研讨,将党的理论转化为审计工作的行动指南。
2. 决策把关功能:党组需对重大事项(如人事任免、资金使用、战略规划)进行集体决策,防止权力滥用。如国有企业党组通过“三重一大”决策机制,确保国有资产安全。
3. 思想凝聚功能:通过思想政治工作增强组织成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。例如,郑州热力集团通过党员示范岗、网格化服务,将党的温暖传递至千家万户。
实用建议:
1. 组织体系重构:通过“党建+网格化”模式延伸党组织触角。例如,徐州市将党员管理、民生服务嵌入智慧党建平台,实现治理资源的高效整合。
2. 激励评价优化:将党建考核与干部选拔挂钩,激发全员参与热情。佛山市的“1+3+N”治理模式通过多方协同,解决资源碎片化问题。
1. 数字化平台建设:运用大数据分析用户需求,提升服务精准度。如武昌区通过“线上协商—线下落实”机制,解决新就业群体实际困难。
2. 智能监督系统:利用区块链技术确保权力运行透明化。审计部门通过党务、政务双公开,强化廉政监督。
实用建议:
当前部分组织仍存在党建与业务脱节的问题,需从以下三方面突破:
1. 目标融合:将党建任务嵌入业务考核体系。例如,国有企业将“党员先锋岗”与安全生产指标挂钩,推动党建与生产双达标。
2. 载体创新:通过“党建联建平台”促进跨部门合作。武昌区通过楼宇党建、产业链党建,实现政企资源精准匹配。
3. 人才联动:选派党员骨干到关键岗位,以人才优势带动业务发展。如浙江省安吉县通过“党员联户”制度,推动生态文明理念落地。
实用建议:
1. 治理场景精细化:从宏观政策执行向微观民生服务延伸,如供热企业网格员直接对接社区需求。
2. 技术应用深度化:人工智能、元宇宙等技术将重塑党组工作方式,例如虚拟党建展厅、智能决策辅助系统。
3. 参与主体多元化:引导社会组织、志愿者队伍参与治理,形成“党建引领、社会协同、公众参与”的共治格局。
党组作用的发挥,既需要坚守政治引领的“根”与“魂”,也需拥抱治理创新的“时”与“势”。通过制度与技术的双轮驱动、党建与业务的深度融合,党组必将成为新时代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。